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社区教育研究年历史进程主题透视及图景展望(7)

来源:史学理论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研究主题:审时度势,把握研究焦点 社区教育既要注重本体性研究,也要紧随社会实践,把握时代发展的焦点。在社会转型背景下,每个时期都有

(三)研究主题:审时度势,把握研究焦点

社区教育既要注重本体性研究,也要紧随社会实践,把握时代发展的焦点。在社会转型背景下,每个时期都有其阶段性特征和亟需研究的实践问题。研究者应该具备敏锐的焦点意识、问题意识,善于从中选择适合的切入点,为社区教育研究寻找创新点。一方面,社区教育研究焦点往往追随国家的最新政策文件,如近年来的农村社区老年教育、社区教育治理等;另一方面,社区教育的研究不应该固守“一亩三分田”,应放宽研究视角,关注国际社区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进展,了解社区教育的未来趋势。随着经济社会与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共享经济、草根智慧等新形态、新模式都可以成为社区教育研究的热点,从现实出发的跨界研究与新思维的碰撞是社区教育时代性的重要表现[47]。

(四)研究倾向:立足本土研究,关注中外比较

对外学习借鉴、对内本土探索是贯穿社区教育研究的两条主线,从研究成果看,研究中的“两条线”多是单向平行前进,相关的比较分析不多,1978—2018年有关中外比较社区教育方面的论文共计76篇,年平均量仅1.9 篇,年均发表数量较少、质量较低[48]。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社区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较为成熟,借鉴国外社区教育发展研究的经验,能够有效推进我国城市和农村社区教育的研究工作[49]。从中外比较的视角,审视我国社区教育研究的差距、存在的问题,汲取他国较为先进的研究成果、理论范式,尝试在研究上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比较研究是国内社区教育理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五)研究队伍:推动“理实”结合,加强团队合作

如前文所述,我国社区教育研究存在协作不紧密、缺乏团队合作等问题,难以形成系统化的、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因此,加强研究者之间的团队合作将是重要方向,“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一方面,研究者之间需加强合作,除了“熟人圈”的协作,还要通过课题立项等方式将“圈子”之外的学者集聚起来,共同致力于社区教育的研究,使研究主题更加聚焦,取得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研究机构之间要加强合作,综合性院校、业余大学、社区学院等机构应实现资源共享,搭建研讨平台,推进社区教育研究的系统化发展。“学院派”和“实务派”研究者的结合是必然趋势,理论研究者可以借用实践工作者的实践资源,提高理论研究成果的实用价值;实践工作者可以利用研究者的理论资源等提升实践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总而言之,无论是研究者之间的合作,还是研究机构之间的协作,抑或“实务派”与“学院派”研究者的联合,将是社区教育研究主体趋于合作化的必然走向。

[1]吴遵民.我国当代社区教育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远程教育杂志,2011,29(3):9-13.

[2]罗良针,余正台.基于CiteSpace 的国内积极心理学研究演进路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38(2):214-220.

[3]江凌.工人业余教育的三个问题[J].人民教育,1950(5):14-17.

[4]李慷.农村社区教育与社区发展——湖南省桃源县社会调查报告[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0(5):23-32.

[5]胥英明.中国主要社区教育模式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0.

[6]刘洋.中国农村社区教育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

[7]桑新民.呼唤新世纪的教育哲学——人类自身生产探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49-50.

[8]黄云龙.中国社区教育发展的两个飞跃[J].教育管理研究,1995(1):19-22.

[9]张云间,张秀岩,王晓明.关于社区教育若干基本问题的思考[J].教育研究,1995(5):56-60.

[10]叶忠海.社区教育学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22-23.

[11]黄云龙.关于社区教育本质的思考[J].教育研究,1999(7):49-52.

[12]陈乃林.解读社区教育的本质与功能[J].当代教育论坛,2003(11):89-91.

[13]顾东辉.“社区教育”的概念架构[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4):44-47.

[14]纪军.社区教育的多维分析[J].教育探索,2003(1):59-60.

[15]侯怀银.社区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62-69.

[16]孙亚玲.社区教育的基本问题[J].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5(4):68-76.

[17]雷沙沙.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我国社区教育治理研究[J].成人教育,2017(1):43-46.

文章来源:《史学理论研究》 网址: http://www.sxllyjzzs.cn/qikandaodu/2021/0524/458.html



上一篇: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年回顾反思与展望
下一篇:关于学校体育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史学理论研究投稿 | 史学理论研究编辑部| 史学理论研究版面费 | 史学理论研究论文发表 | 史学理论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史学理论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