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社区教育研究年历史进程主题透视及图景展望(6)

来源:史学理论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五)社区教育课程研究 2016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强调,“鼓励各地开发、推荐、遴选、引进优质社区教育课程资源,推动课

(五)社区教育课程研究

2016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强调,“鼓励各地开发、推荐、遴选、引进优质社区教育课程资源,推动课程建设规范化、特色化发展,建设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本土化课程。”此后的研究主要涉及社区教育课程的类型特征、资源开发等方面。

社区教育课程可以划分为“学科中心”“社区中心”和“人本中心”课程[32],包括文化科学知识、职业技术、公民素质以及家政教育四类课程[33]。从宏观的“大教育”角度将其分为“三大系列十五类”,从微观的课程用途、内容特点、呈现形式等五个维度分为十五个“子课程”[34]。在课程特征方面,社区教育课程应具有课程结构的非学科性、课程内容的动态生成性、课程设置的生活化特征[35];或具备人本性、生活性、多样性、时效性以及实用性等特征。此外,其在课程结构和内容上具备开放性、地域化、宽领域、实用性以及方式建构性特点[36]。

社区教育课程的资源开发研究主要涉及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的理论视域、原则以及模式三方面内容。首先,社区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离不开理论支撑,从“需求理论”探索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现代社区论、社会分层论和成人学习论和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从微观和宏观上提出完善课程资源开发的对策[37];从社会人类学学习共同体理论和社会文化视角,提出我国城市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等[38],以上理论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其次,课程资源开发要以公平性、地域性、差异性和实用性为原则,坚持需求导向,精准施教[39]。其中,“以人为本”是最根本、最核心的原则,应贯穿于社区教育之始终[40]。在课程资源开发模式方面,黄健在《成人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术》一书中构建了“需求导向型”的开发模式,关注社区和社区居民的发展,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41];杜君英基于“需求导向型”模式,提出具有较强实践价值的“社区发展需求导向型”开发模式[42]。此外,有学者建构了“7+8”以及“模块化”课程开发模式。这些研究成果是对国内课程资源开发经验的梳理概括,并在实践中持续创新优化。

五、社区教育理论研究的未来展望

(一)研究方法:突破思辨方式,注重方法多元化

国内学者对社区教育研究以思辨为主,注重理论探讨,实证研究不够。由于近年来一些研究机构和高校的理论研究者受到研究经费短缺的制约,大多还是一种形而上的闭门造车式的研究,导致研究成果的实践指导意义不大[43]。但是随着研究范围的扩大,简单的经验总结、推广已然不能满足成人教育研究深入发展的需要,促进研究范式转型、促进高水平的教育研究呼声日益高涨,实证研究方法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与认可[44]。社区教育研究作为教育研究的一部分,应顺应学科发展趋势,关注实证研究。运用实证手段对教育学研究有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很多人运用“流行”的方法,选择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保证研究成果的高产出率,却不能专注于自身理论的研究[45]。因此,思辨与实证方法并重,使两者优劣势互补,是当下亟需努力的方向。此外,在实证研究中,要立足实践,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原则,进行规范的、深入的论证,从而把握社区教育的发展规律,解决急需的实践问题。

(二)研究视角:拓展研究视域,倡导学科交融

社区教育的对象范围广、人员类型多样、管理主体多中心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与开放性,学者应以包容性的理念、跨学科的视角进行不同维度的探究。在目前的研究中,虽然学者们能够从多学科、多理论视域进行相应阐释,但研究深度不够。因此,在将来的研究,进一步拓展研究视域、倡导学科交融尤为必要。首先,不仅关注宏观层面的政策解读,中观层面的体制机制构建研究,还要专注于“内功训练”,将研究视角放在微观层面,即对社区教育教学论、课程论、评价范式等方面。其次,要对社区教育的受众群体进行细化研究,从社会阶层和社会角色角度关注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妇女以及青少年社区教育等[46],对其深入研究是社区教育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此外,应从不同学科进行多角度扫描,即从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生态学等学科领域对社区教育展开立体化研究,进而形成社区教育管理学、社区教育心理学、社区教育生命学、社区教育生态学等交叉学科,构织丰富的社区教育研究图景。

文章来源:《史学理论研究》 网址: http://www.sxllyjzzs.cn/qikandaodu/2021/0524/458.html



上一篇: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年回顾反思与展望
下一篇:关于学校体育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史学理论研究投稿 | 史学理论研究编辑部| 史学理论研究版面费 | 史学理论研究论文发表 | 史学理论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史学理论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