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茅海建缅甸行③︱缅甸与史学:在过去与未来之(2)

来源:史学理论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但要说到农村,老挝却超过了缅甸。我们从曼德勒到蒲甘,再到内比都,坐的车比较矮,沿途能看到农业,却看不到农舍与农村。我们从内比都回仰光时,
但要说到农村,老挝却超过了缅甸。我们从曼德勒到蒲甘,再到内比都,坐的车比较矮,沿途能看到农业,却看不到农舍与农村。我们从内比都回仰光时,坐的是北欧出的斯堪尼亚大巴车(二手货),座位很高,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远处的农舍让我感到震撼。简易的草房,原始的生活环境,大约与几百年前没有太多的差别。最重要的,是没有电。缅甸是一个严重缺电的国家,曼德勒许多大户的门口,配有柴油发电机。我也一度想到,缅甸政府若用建新都的钱来建电站,只需十分之一就足以改变状况。

农村的小茅屋
我曾从老挝的万象坐长途车去琅勃拉邦,路上花了十四个小时,走的是被压坏的山路,由此看到了老挝山地的农村。这些地方虽然穷,但有电,我看到一家农户还有电冰箱(生活质量会有很大的提高)。因为有电,山区也有了自来水,车上的旅客到了,村民们也会做“上厕所”(水厕)的生意。更重要的是,沿途看到了很多小学校,其中有泰国、日本援建的。我看到了山村的小学生骑车去上学。而在缅甸,我一路上没有看见农村的小学校。没有看见,当然不是没有,而这些小学校的建筑显然不能吸引眼球。我从香港飞仰光时,看到同机的一群旅客身着“树苗行动”的T恤。树苗有两个意思,一是种树,一是育人。我便问了一下,他们说是到缅甸去给农村小学校捐助太阳能电池板,并建议我也参加他们的行动。缅甸虽有漫长的雨季,但至少在不下雨的时候,学校还能因此用上电。
缅甸的城市里,每个人都有手机。从内比都到仰光的长途车票,也是宾馆服务员在手机上帮我们预定的,可见该国的商业网络服务也还是可以的。现代社会是用手机联络起来的。如果农村有了电,如果农村小孩子有了手机,他们就可以了解到更大的世界。
在缅甸的寺庙中,在曼德勒等处早晨的布施中,我看到了大量的孩子和青年。小小年纪就出家,原因自然很多。但我看到这些童稚的脸庞,却在静静地想:如果他们能在世俗的社会中获得到好的教育机会,他们还会来寺庙吗?如果世俗的社会不能提供足够多足够好的教育机构,他们不去寺庙又能从哪里获得知识呢?而他们在寺庙中学到的历史知识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曼德勒清晨求布施的小僧人
仰光国家博物馆看到的“骠国”史与白居易的“骠国乐”
我之所以要到东北师范大学“民国史研习营”来讲缅甸历史,很大程度上是在仰光国家博物馆的感受。
仰光的国家博物馆建于1952年,陈列着这个国家的许多重要的文物。其中最重要的,自是英国和印度的归还物——第三次英缅战争后,英国将缅甸的许多器物,搬到了英属印度的统治中心加尔各答,其中包括金器、珠宝物件、金诏令,还有曼德勒王宫国王与王后的升位御座。这些都被当作该馆的“镇馆之宝”。
然而,给我留下最为深刻印象的,是“骠国”历史(前期以毗湿奴城为中心,公元一至五世纪,中国后汉到南北朝;后期以室利差呾罗城为中心,大约公元六至九世纪,中国隋唐时期)。国家博物馆展示了那个时期的一些文物。
骠国的历史是被遗忘的,尽量骠国也有文字。缅甸最重要的历史著作《琉璃宫史》,虽有相应的记录,但十分简略,且与神话相伴。在缅甸的历史记录中,比较清楚的国家形态,开端于下缅甸地区的孟人国家。1911年,英国人在蒲甘发现妙悉提塔碑,由此可以解读“骠文”。1920年代,英国人在缅甸南部考古,发现了室利差呾罗城,我不知道英国人当时有没有参考中国方面的记录。在东南亚考古中,最为著名的事例是吴哥,1861年法国博物学家发现这个淹没于森林中的城市时,当地没有任何文献,最重要的文献资料是元代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

国家博物馆介绍室利差呾罗城
缅甸国家博物馆一入门就介绍骠文,将缅甸的历史从骠国开始谈。缅甸的考古学家后来又有许多次的发掘,特别是对林汗的发掘。考古发掘虽然能恢复当时的宫城、房基、用物,还原当时部分城市生活,但要真正解读历史全貌,会有许多欠缺。今天能够读到的骠文,只存在于瓮铭、石刻上,仅有数行字,且数量又非常之少。

文章来源:《史学理论研究》 网址: http://www.sxllyjzzs.cn/zonghexinwen/2021/0714/506.html



上一篇:全国仅300人拥有此姓,历史学家当“宝”,但有
下一篇:历史学视野下的“韧性城市”

史学理论研究投稿 | 史学理论研究编辑部| 史学理论研究版面费 | 史学理论研究论文发表 | 史学理论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史学理论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