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史学理论研究》期刊栏[01/26]
- · 史学理论研究版面费是多[01/26]
- · 《史学理论研究》投稿方[01/26]
说说古旧地图与地图史学(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应用地图史学。作为历史遗产,古旧地图在当前具有学术资源价值。一方面是基础研究,如存图状况、地图种类、科学性、特殊价值、文化内涵、图文互补
应用地图史学。作为历史遗产,古旧地图在当前具有学术资源价值。一方面是基础研究,如存图状况、地图种类、科学性、特殊价值、文化内涵、图文互补、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具体应用领域研究,如海疆权益保护、城市规划、环境变迁、水利建设和边疆治理等。笔者对于“古旧地图相关特征及其与边界研究中的认知问题探讨”“证据学视阈下的钓鱼岛图文史料分析”和“中国南海地区古地图研究中的问题”的研究,就是在这一领域的探索。
多维面相的地图史学中有着多种研究方法。总体而言,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应该注意的。
做好基础工作
地图鉴定。古旧地图鉴定虽然很复杂,但也有章可循,可从文献学、地图学、地理学和历史学方面着手。文献学包括作者、年代、质地、字体、版本、装帧、出版地、语言、版式和版权等;地图学包括画法(图例)、方位、比例、投影(经纬线)、类型、谱系和色彩等;地理学包括地名、地理观、地理要素和区域等;历史学包括古籍记录、原始档案、作者生平、相关事件、民族文化、时代特征、避讳和年号等。
图本甄别。古旧地图图本甄别,包括真图与伪图、历史地图与现实地图、原图与摹绘地图、地图谱系、地图各种版本、分图与总图和套图与分页等的关系。
准确分类。确定地图的类型是最基础的工作,只有准确分类,才能抓住地图的本质特征。准确分类后,问题就会凸显出来,研究起来更顺畅,结论也会更为可信。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地图分类有多重标准,如根据测法、质地、装帧形式、出版形态、文种、年代、绘法、比例尺、投影类型、地理要素、地域和文化属性等。
注意新图。新图的发现与披露可以呈现全新的地图类型,对解决问题提供有力的佐证,有利于弥补谱系的缺环,颠覆以往的认知,矫正前人判断的偏差和印证过去的结论。因此,在研究中应该密切注意和及时收集新图。
提高专业素养
理论素养。从某种意义上讲,地图是思想、理论与观念的产物,如果在研究过程中掌握了相关理论,那么具体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研究也会走向深入。例如,研究政区地图须知古代政治哲学和行政区划理论及疆域概念,研究城市地图须知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原则,研究水利地图须知古代治河理论与技术和农田水利知识,研究军事地图须知古代战略思想与战术(阵图),研究海防地图须知古代海防战略与兵制知识,研究航海地图须知古代海洋地理知识与航海技术,研究经部地图须知“五经四书”和经济史,研究佛教地图须知佛教宇宙观与地理观,研究道教地图须知道教洞天福地理论,研究风水地图须知风水术等。
细绎古籍和地图体例。无论是古籍还是地图都有自己的“体例”,如果能准确地归纳出它们的具体体例,对于全书或全图的研究具有关键性意义,古人尤措意于此。笔者曾系统、细致地分析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的体例,发现书中使用的方位是16个而不是8个、里程是路程而不是两地直线距离、绘制地图的方法是极坐标法。由此可见,此书实际上是现存最完整的一份唐代地理全图数据集。
方法论尤为重要
创新与引进方法。古地图研究中,前人创建了分类法、注记序跋分析法、原图与古书目对比法、谱系法、政区地名分析法、河道变迁分析法、复原法、古今地名对照法、实地踏勘法和数理分析法等众多方法。但是新图的出现、新问题的产生,仍需要创造或引进更多的方法。
因此,研究者要有这种意识,勇于在方法上创新。以《大明混一图》为例,有学者认为,对于这样一幅图内外均未明确记载绘图者和绘制年代的地图,必须将图中所有地名的年代考证清楚后方能确定其绘制年代。从理论上讲,这个原则没错,但是从具体情况而言就不见得非如此不可。此图是一幅世界地图,外国地名大都是翻译过来的,难以确定年代。如此一来,这幅图的年代就没法确定了吗?笔者通过分析认为,此图为中国人所绘,一直藏于深宫供明清皇帝御览,也就是说图中使用的中国地名资料是最新的,外国地名不会晚于中国地名。因为,中国绘图者获得中国地名的信息比获得外国地名的信息要更为方便,而且图上中国地名最为详细,所以只要将图上中文地名的年代考证清楚,便可以确定此图绘制的最晚年代,即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可见,从方法论上深入思考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
此外,随着新技术的日新月异,出现了地理信息系统(GIS)方法、数学的回归分析方法等,已有学者引进使用,收到很好效果,值得推广。
文章来源:《史学理论研究》 网址: http://www.sxllyjzzs.cn/zonghexinwen/2021/0924/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