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史学伴你远航——追忆章开沅先生

来源:史学理论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光明书画]? 作者:张建志 历史学家走了。在张开元先生去世的那天,我接到了很多朋友的电话和微信,都对他表示遗憾。那一刻,我也沉浸在悲痛之中。 先生我和张开元是20多年的朋

[光明书画]?

作者:张建志

历史学家走了。在张开元先生去世的那天,我接到了很多朋友的电话和微信,都对他表示遗憾。那一刻,我也沉浸在悲痛之中。

先生我和张开元是20多年的朋友。据说,他捐赠的书籍有几十本,有的《1911年革命史》等书就有3大套。因为每次修改和补充,他总是签上自己的名字寄给我。跟他诉说,向他请教,面对面讨论学术,请他讲课,学术文化交流……之前和他的各种交流,一时间脑海里浮现。从张老师那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知识面也很广。

我曾经记得我在写书的时候,他不仅给了我开放式的指导,更重要的是他担心我收集的资料有限,特地收集了近代史华中师范大学.相关材料,请全部复制,供我参考。

在仁武初春这本书出版之前,张先生及时给这本书发了一篇很有意义的序言,在里面写下了他独到的见解。

感谢张老师的重要序言。由于他对这本书的改进,这本书已经多次再版。之后,我写什么,他就一如既往地为我写序。比如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书《四川流云》,张先生听了就写了序。张先生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学者。他不仅拥有举世闻名的专业杰作,还拥有大量书籍。同时,由于他年轻的志向是当作家,他的文字生动而感人。在《江上流云》一书中,张先生序言的最后一段文字丰富:“是徐驰的《江南镇》驱使我回地岗寻根,而建志正是南浔人最先了解我,热情接纳我。寒风凝滞,思乡之情挥之不去,愿写这篇短文作序。

于桂子山石斋,甲午人,二十岁-八岁。”

历史学家张开元先生(1926.7.8— )

八字“辰郎思滞,思乡”的结尾,真有袁枚“辰郎赋竹叶,我归北”的感觉。而他今年二十八岁,充满了当时张先生的朝气。

先生张开元,湖州狄岗人,又名狄西,因溪边长满一望无际的芦苇而得名。这样的小村镇,由于时间和地点的优势,从清中叶到民国时期,涌现出许多工业巨头和大学问家,尤其是张家和朱家,然后“九祝十三章”的传说。张家的祖先住在大运河附近,交通便利。由于面积小,人口多,他们大多外出谋生。他们虽然创业艰难,但也成就了事业。张开元先生的先人一代又一代地走遍了全国和世界。

先生张曾在《史记》中说:“……从我出生那天起,家庭士气就逐渐低落,也没有看到先人的光辉。之所以追忆往事,无非是因为这个家庭背景对我的学术生涯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因为我的祖先和大臣的事迹,激发了我研究张健的兴趣,也有助于我了解张健;二是因为这个绅士的背景。上门地促进了我和我的一些研究对象之间的交流,让我结识了一批清末民初的名人及其后代。”

确实,正如历史 除了严谨细致的学术研究,他还可以通过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背景,广纳海内外学者,不断开拓历史研究的新领域,极大地辅助了现代史的研究。湖州历史。这不得不让人在国内外格外引人注目。正因为如此,他才能不断地克服障碍,开辟一些人不敢尝试的新领域。例如,他推动了一场关于晚清实业家张健的国际学术讨论,认为办工业是发展生产力、解决国计民生的重要途径。

他痴迷于1911年革命史研究。早在1978年,他就成立了1911年革命史研究会,并产生了巨大的研究成果。再比如,在国内学术界还没有研究教会大学的历史的时候,张先生始终认为“学不应该是迷人的,而应该是求真知,启迪后人”,并着手研究教会大学的历史。这个前瞻性的领域。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他毅然辞去了在任六年多的大学校长一职,犹如“躲进小楼结成团”,毅然赶赴普林斯顿大学学习。进行艰苦的研究。那一年,他年近六十,却一个人住在小楼的顶层。邻居都是欧美白人。他只能对着蓝天白云说话,陪着松鼠和白鸽,承担着研究和教育的工作。为了澄清国外收藏的文献,获得这些“真相”,次年他转学到耶鲁大学,潜心研究《贝茨文献》。与当今一些学者的浮躁求学相反,张先生能够顶住孤独的学术追求,令海内外学术界肃然起敬。

他很早就提出,真正的学术价值必须超越国界,得到世界的认可。他自己就是这样一个实际的人。弟子常说:“张师博学,大度大方,志存高远。虽然他有专长,但他从不克制自己。”张开元先生还说,他一生只做了三件事:一是把中国1911年革命史研究介绍给世界,把1911年革命史研究介绍给世界。世界传入中国。二是把世界传教大学历史研究引进中国,把中国传教大学历史研究介绍给世界。三是培养了一批教育人才。

文章来源:《史学理论研究》 网址: http://www.sxllyjzzs.cn/zonghexinwen/2021/0728/512.html



上一篇:史学巨擘的另一面:汤因比的忧患与恐慌
下一篇:从《伶官传序》中,向1000年前的史学大家欧阳修

史学理论研究投稿 | 史学理论研究编辑部| 史学理论研究版面费 | 史学理论研究论文发表 | 史学理论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史学理论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