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通过开展探究学习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3)

来源:史学理论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张生红.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6. [2]雷有艮.小学探究性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长春:东北师范大

[1]张生红.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6.

[2]雷有艮.小学探究性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3]宋生宝.刍议探究性学习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吉林教育,2011.

[4]刘继英.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9.

江婷虹,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中心小学。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里,自主、合作是学习的外在形式,是手段;而探究则是学习的内在本质,是目的。为了促成学生立足自身的有效发展,很好地突破个人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达成个性化学习成果的最大化,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探究学习方式方法的研究,讲究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策略,有效提高学生探究学习效率。从目前看来,教师对于学生探究学习的研究较少,反倒是在自主、合作的学习外在形式上研究较多。这其中可能存在着这样的一个认识误区:只要把自主、合作的学习外在形式研究透了,那么探究学习的终极目标自然也就达成了。不可否认,这样的认识具有一定的道理,毕竟所有目标的达成都离不开过程的实施。但是,教师更应该看到,从外在形式到终极目标的过程中,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目标实现得如何又是如何实现的,而外在形式其实是要为目标而服务的。所以说,教师应该强化这样的一个教学设计意识:课堂教学目标是至高无上的,所有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都要为之服务。特别是对于小学语文这个学科来说,因为学科的性质特点,语文学科的课堂相对要比数学学科课堂来得轻松、活跃,教学设计也比较活。因此也就特别要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实施探究学习的时候要讲究指导的策略,使得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行进,保证探究学习的效益。那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实施探究学习的时候需要讲究什么样的指导策略呢?一、 明确学习目标,打牢探究基础任何的教学活动都是指向一定的教学目标的,没有目标的教学活动毫无意义可言。以往,我们在讲课堂教学目标的时候总是喜欢强调“三维目标”,也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种目标界定的方法虽然给人条分缕析的感觉,使得师生容易分块掌握,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割裂了文本整体美感的不足。因此,这种提法逐渐为人们所抛弃。如今,我们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主要从“语言建构和运用”“思维发展和提升”“审美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理解和传承”四个方面进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建构。所以说,要想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实际学情确定适宜的探究内容,把控好学生探究的方向。“学则须疑”。疑惑是学问长进的车轮。如果我们的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没有产生任何的疑问,那么学生就不能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真正的长进,小学教材里选入的那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就失去了其教育教学的意义。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巧妙设疑,并且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探究学习,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成果。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建构出发,一般情况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探究文本在语言的运用方面有何巧妙之处,探究文本培养了学生何种的思维方法,探究文本培养了学生哪些审美情趣,探究文本在文化理解和传承方面指明了哪些方向。只有学生把这些东西大致搞清楚之后,他们才能较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解读,以达到个性阅读的目标。二、 强化问题意识,明确探究方向“疑者,觉悟之机也”。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注意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引导学生提出更多更有质量的疑问来推进课堂探究学习的进程。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师可以这样操作,先是明确课堂基本学习任务,使得学生明了课堂学习的大致方向,然后才是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学习,相互质疑解答,如果学生不能够完成相互间的释疑,那么就把这些问题存留下来,提交到班级层面进行相互间的答疑。其他小组的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各学习小组间的疑问能够在课堂探究中完全解决的话,说明学生课堂的学习目标基本实现。如果班级层面学生也不能完全独立解决的话,语文教师也不必太过纠结。这个时候,需要语文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鉴定、判断,如果问题的外延足够宽广开放的话,那么教师完全可以抓住这个很好的课外拓展学习的机会,组织他们进行更广泛的探究学习。当然了,必要的时候,语文教师还是要教给一些探究的方法。另一种情况,如果语文教师觉得这些问题的外延不够开放,不具备课外拓展探究的意义,那么语文教师尽可以从更高的专业角度加以解答,使得学生能够明确问题的关键所在。所以说,在课堂探究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学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疑问是否值得全班同学进行共同探究,需要语文教师的当机立断。语文教师在探究问题的选择上体现了他们的教学素养,也决定了课堂探究的方向与结果。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两个学习小组分别提出了这样的开放式的问题:一是“花生有着那么我的好处,我们对于花生的好处还能了解多少呢?”,其二是“花生是大自然的馈赠。花生的生长寄寓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再多了解些大自然其他植物的寓意呢?”。课堂探究的时间总是有限的。如果因为时间的关系需要语文教师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全班性的探究,那么我们应该选择哪一个问题呢?一般说来,第一个问题的外延比较狭窄,而且更多的属于生物学的范畴,比较不具备全班性讨论的条件。而第二个问题的外延宽广开放,属于语文学科探究的范畴,当然是我们语文教师作为全班性探究的首选了。所以说,从某种程度而言,学生善不善于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在很多时候还要取决于语文教师善不善于选择高质量的问题。三、 开展小组合作,训练探究步骤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笔者提倡小组合作模式下的分头探究。这是因为要探究一个问题,往往需要从不同的侧面出发,需要小组成员的共同智慧。当学生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进行合作探究的时候,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地发挥小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或是擅长的方式进行探究的话,那么学生个体往往能够获得关于这个知识问题的深刻体验。但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看到,小学生毕竟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在思维的求异、缜密以及深入等方面还很不足。正因为如此,教师需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探究,这样的话,在学生进行探究成果交流展示的时候,他们就能够很好地进行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同时也很好地促进了他们探究问题的全面、深入,便于全班同学形成关于知识问题的整体印象。教师之所以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往往是因为这个知识问题本身有值得探究的广阔外延空间。在很多时候,这样的一个问题是单个学生探究所无法完成的,需要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协同,按照既定的探究步骤去有计划实施的。还是以上文所述《落花生》一文中的学生疑问二为例。在探究这个问题的时候,为了保证课堂探究的效率,语文教师不能任由学生天马行空地自由探究。否则的话,学生就会发现他们所探究的自然界的某种植物其实本身并不具备很高的探究价值,而他们却利用课堂宝贵的时间进行探究,结果只能是费时、低效。因此,较好的办法是给出一组具有探究价值的大自然植物,比如说向日葵、藤蔓、水稻、松树、梅花、竹子、菊花、柳树、玫瑰等,然后让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是原有的生活经验自行选择探究的对象,这样的话,学生探究起问题来会更有针对性,探究效果也会更好。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要善于教会学生沿着正确的步骤进行探究。比如说在探究某种植物所蕴含人生哲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从植物的外形进行探究,然后再是查阅古诗文中该种植物常常以什么样的一种形象出现,最后才是去根据从外在到内在的规律归纳其寓意。注意,在这个探究过程中,语文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不受古诗文既定形象影响,引导他们从其他侧面提出不同意见、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四、 注重结果应用,深化探究反思关于某一个知识问题的探究是要花费师生很多的时间、精力的。正因为如此,在选择探究问题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慎重,要多多审视鉴定探究问题的必要性。但从另一方面看来,组织引导学生对某地一个知识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对于学生扩大知识学习的深度与广度的帮助是非常巨大的,需要语文老师加以重视,认真组织实施。既然组织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意义深远,那么教师就要尽可能地把问题探究的效果最大化。而要使问题探究的效果最大化,除了前面所述的目标明确、问题引领、小组合作等做法之外,还要注意学生探究结果的应用。因为只有教师重视了学生探究的结果,他们才能更好地深化探究反思,升华其探究结果,用于指导他们后续的探究行为,获得理想的探究成效。还是以上文所述《落花生》一文的探究为例。当学生完成对大自然植物寓意的探究之后,学生关于大自然植物的寓意更多的还只是思维上的碎片,或者不过是零散的只言片语。这些探究成果如果不能及时加以整理、固化的话,相信很快就会烟消云散,不再留在学生的脑海。因此,为了更好地巩固探究成果,语文老师完全应该鼓励引导学生用文字把探究的成果给写出来,形成不同的文学样式,然后再通过学校(班级)刊物、投稿等方式给学生们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这样的话,学生的探究成果就会得到固化,探究热情就会得到保护,对于他们的探究习惯与能力是有着很大帮助的。参考文献:[1]张生红.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6.[2]雷有艮.小学探究性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3]宋生宝.刍议探究性学习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吉林教育,2011.[4]刘继英.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9.

文章来源:《史学理论研究》 网址: http://www.sxllyjzzs.cn/qikandaodu/2021/0708/502.html



上一篇:历史图表在历史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 史学理论论文_应该对若干重大史学倾向进行再

史学理论研究投稿 | 史学理论研究编辑部| 史学理论研究版面费 | 史学理论研究论文发表 | 史学理论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史学理论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