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党史研究学术史理论三题(12)

来源:史学理论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显而易见,未来的学术争鸣史研究只要做到以上几点,就能为进一步探索学术争鸣乃至全部党史研究学术化进程的特征和规律奠定扎实的学术基础。通过展

显而易见,未来的学术争鸣史研究只要做到以上几点,就能为进一步探索学术争鸣乃至全部党史研究学术化进程的特征和规律奠定扎实的学术基础。通过展现诸种学术争鸣的复杂性和多元性,研究者可以耐心地析理出各个学术争论的关节点,并着力分析和探究这种分歧互竞之学术观点的本质及其对党史研究学术化的影响何在,为谋求特定历史阶段内的相对统一的学术论断搭建文化平台。更重要的是,学术争鸣史研究将在多个方面深切彰显学术史研究的反思精神,而这对学术史研究乃至整个党史研究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反思精神首先就体现在可以借此重审良好的学术争鸣所必须遵照的基本规则和规矩。综观党史研究领域学术争鸣的基本历史,凡是学术争鸣基本沿循“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主义”,便能对党史研究的学术化进展发挥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反之则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后果。因此,“三不主义”无疑是坚持和发展党史研究学术争鸣的最根本原则、圭臬和道德,应具有形而上地位。但由于党史研究的复杂性,在学术争鸣中切实贯彻“三不主义”仍然存在着非常现实的障碍,党史学界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不断强调和重建学术争鸣之正确原则与道德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新世纪伊始,针对关于民粹主义问题的一场复杂争论,有学者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在党史研究中“健康开展探讨真理的学术争鸣”的三大标准:“第一,要与人为善,不要与人为恶……要善解他意,不要恶解他意”,“第二,要忠于原文本意,不要断章取义、任意引申”,“第三,在人民内部,开展学术争鸣要有尊重别人的涵养,不要‘唯我独革’”* 石仲泉:《努力提高党史研究水平 健康开展探讨真理的学术争鸣》,《中共党史研究》2000年第2期。;《北京党史》编辑部也就此组织了“如何正确开展党史研究的学术争论”的专门讨论*包括石仲泉《关于百家争鸣与求是学风问题》、郭德宏《对待学术争论的正确态度》、马连儒《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陈铁健《论争文风三议》、王树荫《党史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王章维《开展积极的学术论争》等六篇笔谈文章。参见《如何正确开展党史研究的学术争论》,《北京党史》2000年第3期。。这些论述重申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规避重蹈“学术争鸣,政治解决”的老路和旧路,系统地强调了健康的学术争鸣所必须遵循的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理性宽和等基本准则,成为党史研究学术史上的一大标志性事件。同时,学术争鸣现象还非常强烈地表征着历史研究作为一种实证科学的特性,这提示研究者可以重返实证主义的哲学底色那里确证学术争鸣的正确法则,亦即实证主义哲学“一贯注重研究我们的智慧真正能及的事物”,因而“它坚持从历史角度去衡量不同见解的各自影响、持续的条件以及衰落的缘由,决不作任何绝对的否定,即便涉及与优秀民族中人类理性现状极不相容的学说也是如此”,“通常不偏不倚,对每一种见解都更公正,更能宽容”*〔法〕奥古斯特·孔德著,黄建华译:《论实证精神》,译林出版社,2011年,第29、31页。。总之,认真展开学术争鸣史的研究,冷峻地检审学术争鸣规范的各种“实然”状况以及本应践行的“应然”理想,根本目的之一就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反思并重塑开展学术争鸣的正确规则,持续鼓励党史研究者开展更多且更高质量的学术争鸣。

学术争鸣史研究还将为反思党史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提供不可多得的机遇。从学术争鸣史的基本脉路来看,集矢于重大的宏观性历史问题,已经不能为党史研究的知识增扩特别是理念更新提供有效增量,至少在短时间内已不能再有力地推进党史研究的学术化进程,因为这些问题受到政治政策和社会局势的强大影响,从根本上受制于党对于这些重大党史问题的决议层级的认识和判断。党史学界与其拘守于这些问题的争论,不如拓宽视界,从这些至为宏观的重大问题沉潜至中观和微观层级的党史问题,并展开对这些问题的积极探讨和论辩,进而推动整个党史研究对象和内容的延伸。同时,学术争鸣史研究还提示研究者应当系统考察哪些载体有效地促进了党史研究的学术争鸣以及建基于此的学术化发展,促使学术史研究的关注对象和内容借此扩展到广义的“学术批评”范畴,如通过考察《中共党史研究》的“探索与争鸣”、《党史研究与教学》的“理论探讨”等学术期刊及其相关栏目为鼓励学术争鸣所作出的贡献以及不足之处,鞭策其恒守弘扬学术争鸣的职责,将有利于学术期刊反思自我的角色定位和办刊方向,“作为学术性刊物的生命力,并不在于它在所有学术性问题上的议论一律,看法一致,而在于它既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政治方向,又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实事求是、各抒己见的学术见解。作为学术刊物的编辑人员,应当懂得自己刊物在发展理论和繁荣学术方面所肩负的重大责任,应当通过各种努力去促进理论探讨、学术争论的活跃,多发表一些持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性文章”* 方治:《关于学术争鸣的几个问题》,《晋阳学刊》1985年第2期。;又如需要系统考察党史研究领域的一种特殊学术共同体——学术研讨会是否能充分吸取不同观点,来自五湖四海的相关学者是否能近距离地展开观点交驳,是否有效地规避了那种少数人讲、多数人听的旧习,这无疑有利于反思和评判各种研讨会的学术水平和声誉*受益于80年代政治、社会和文化氛围的开放性,当时召开的很多党史研究学术研讨会都显著地促进了相关问题的学术争鸣,如1984年全国抗日根据地学术讨论会、1989年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研讨会。近年来异军突起的一些带有长效性和机制性的学术平台,亦非常充分地鼓励党史研究领域的学术争鸣,如“北京·当代中国史读书会”、“中国当代史三校工作坊”、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学科青年教师工作坊”等。;再如还需要严肃地梳整多年来党史研究书评的发展历程,评解哪些书评真正地促进了党史研究的学术争鸣,以此逐步确认理想书评的基本准绳,杜绝长久以来“软性广告”式的伪书评浮泛于世的现象;等等。概言之,学术争鸣史研究以反思和激励党史学界之自由争论的气势,将有效地扩展未来党史研究及其学术史的版图和疆界。在目前学术争鸣现象有所退化的情势下,这种多少带有自我批判性的研究工作之迫切性便尤显突出。

文章来源:《史学理论研究》 网址: http://www.sxllyjzzs.cn/qikandaodu/2021/0613/468.html



上一篇:习近平关于中共党史的重要论述问题研究综述
下一篇:构建中国的信息军事史学

史学理论研究投稿 | 史学理论研究编辑部| 史学理论研究版面费 | 史学理论研究论文发表 | 史学理论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史学理论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